战后废墟上的乌托邦:实验性儿童游乐场的兴衰

2025-07-01
战后废墟上的乌托邦:实验性儿童游乐场的兴衰

二战后,为了弥补战争创伤,一种名为“垃圾游乐场”的实验性游乐设施兴起。它们并非传统的滑梯秋千,而是由废弃材料搭建而成,鼓励孩子们自由搭建、探索和角色扮演,甚至允许玩火。丹麦的Emdrup游乐场是其中的代表,孩子们在这里建造了50英尺高的塔楼。然而,由于安全担忧和审美问题,“垃圾游乐场”逐渐被更“漂亮”的冒险游乐场取代,其鼓励创造和合作的精神也日渐式微。如今,Minecraft等游戏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这种精神,但仍无法完全替代真实世界的体验。文章探讨了实验性游乐场的历史和价值,并呼吁在城市中设计更具想象力和参与性的儿童游乐空间。

阅读更多

沉浸式科幻LARP《日蚀》:一场耗资巨大的角色扮演盛宴

2025-06-25
沉浸式科幻LARP《日蚀》:一场耗资巨大的角色扮演盛宴

《日蚀》是一款为期三天的科幻LARP游戏,设定在2059年环境灾难后的地球。150名玩家在一个名为Gliese 628A的星球基地中,经历了与外星文明第一次接触的真实时间体验。游戏并非着重于太空战斗,而是探讨人类的自毁倾向和存在本质。其精心打造的沉浸式环境,包括定制软件平板、科幻制服以及3D打印道具,让玩家身临其境。昂贵的门票和精良的制作,引发了关于LARP游戏是否过于商业化和排他性的讨论,但其也为更小规模的LARP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作者参与了游戏的英文首秀,并详细记录了其体验,从繁复的背景设定和角色选择到紧张刺激的游戏过程,以及最终令人难忘的结局,展现了一场宏大而深刻的沉浸式角色扮演体验。

阅读更多

《蓝王子》:一个让你沉迷的无限地牢式解谜游戏

2025-04-11
《蓝王子》:一个让你沉迷的无限地牢式解谜游戏

《蓝王子》是一款独具匠心的解谜游戏,它将令人上瘾的roguelike机制与精美的艺术和引人入胜的故事巧妙结合。玩家扮演已故赫伯特·辛克莱的侄子,需要探索其庞大的庄园,寻找第46间房间并继承遗产。游戏以5×9的房间网格为核心,每次开门的随机性与收集道具、解谜、探索故事碎片交织,营造出神秘而引人入胜的氛围。虽然有随机元素,但游戏巧妙地引导玩家前进,并提供丰富的线索和解谜乐趣。庞大的内容量和非线性叙事,让玩家可以沉浸其中探索许久,体验到解谜和收集的双重乐趣。

阅读更多

奥德赛:大型真人角色扮演游戏的新标杆

2025-03-19
奥德赛:大型真人角色扮演游戏的新标杆

奥德赛,一个耗资19万欧元、历时50小时不间断进行的科幻LARP(大型真人角色扮演游戏),以其精巧的“钟表式”游戏机制和沉浸式体验,成为了LARP史上的里程碑。200多名志愿者将一所小学改造成宇宙飞船,使用定制的开源软件、RFID扫描器等技术,打造了包含300多个NPC和复杂角色关系的庞大游戏世界。奥德赛的成功引发了人们对LARP商业化运营模式的思考,其创作者正探索如何将这一非营利项目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阅读更多
游戏 LARP

沉浸式真人角色扮演节周末见闻

2024-08-28
沉浸式真人角色扮演节周末见闻

本文讲述了作者参加芬兰图尔库沉浸式真人角色扮演节的经历,重点介绍了其中三个角色扮演游戏:Seaside Prison、Cherry, Dust, Chair! 和 Monet and the Moment。作者详细描述了每个游戏的规则、主题、玩家互动以及自己的感受,并对北欧真人角色扮演的独特之处,例如强调合作、透明度和安全性等进行了深入分析。

阅读更多
44

《罗蕾莱与激光眼》:一款让人又爱又恨的解谜游戏

2024-07-20
《罗蕾莱与激光眼》:一款让人又爱又恨的解谜游戏

《罗蕾莱与激光眼》是一款风格化的解谜游戏,其灵感源自法国新浪潮电影《去年在马伦巴》。游戏以其独特的固定视角、单按钮操作和抽象的谜题设计,挑战着玩家的认知和耐心。文章作者对游戏的评价充满了矛盾,一方面赞赏其精美的画面、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大胆的艺术尝试,另一方面也指出了游戏在谜题设计和引导方面存在的缺陷,导致玩家容易陷入困惑和挫败感。

阅读更多
46
未分类 游戏评测

并非万能灵药:游戏化设计的成功之道在于量身定制

2024-07-06
并非万能灵药:游戏化设计的成功之道在于量身定制

本文节选自游戏设计师Adrian Hon的著作《You've Been Played》。作者以其开发的热门跑步游戏《Zombies, Run!》为例,探讨了游戏化设计的成功之道。Hon认为,有效的跑步游戏设计需要充分考虑跑步活动的特性,例如单人参与、固定路线、避免频繁看屏幕等。与之相反,许多游戏化设计追求普适性和可扩展性,最终沦为千篇一律的积分、徽章和排行榜,缺乏对特定活动的深入理解,难以取得成功。

阅读更多
61

拉斯维加斯“球体”体验记:身临其境的错觉与内向的沉浸感

2024-07-04
拉斯维加斯“球体”体验记:身临其境的错觉与内向的沉浸感

本文作者体验了拉斯维加斯“球体”娱乐场馆的沉浸式电影《地球明信片》。作者对“球体”高达111米、号称全球分辨率最高的巨型屏幕印象深刻,但影片本身质量欠佳。然而,当影片画面切至洞穴内部时,作者感受到了极强的真实感和沉浸感,远超其他户外场景和过往体验。作者认为,这种沉浸感来自于“球体”对封闭空间的逼真模拟,以及其技术手段对人类视觉感知的利用。相较于19世纪以展现广阔景观为主的全景画,作者认为当代沉浸式体验更倾向于内向、封闭、可控和个人主义,并反思了这种转变背后的社会意义。

阅读更多
60

与印象派共度今宵:一场灾难性的VR体验

2024-06-23
与印象派共度今宵:一场灾难性的VR体验

本文是对名为“与印象派共度今宵”的VR体验的评论。作者认为,尽管该体验在视觉效果方面表现出色,但其强制用户在现实中行走的设定导致了许多问题,例如空间错位、与其他用户的碰撞以及潜在的安全隐患。作者批评了这种过度追求沉浸感而牺牲用户体验的做法,并认为该体验最终未能传达出印象派艺术的精髓。

阅读更多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