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仙女堕落记:苦艾酒从艺术缪斯到社会公敌

2024-12-16

19世纪后期的法国,苦艾酒,曾被誉为“绿色仙女”,是艺术家和诗人的灵感缪斯,却因其高酒精含量和社会偏见,最终走向衰落。当时,医学专家将苦艾酒与暴力犯罪联系起来,制造了“苦艾酒致暴论”,媒体报道更是渲染了其负面影响,例如耸人听闻的“苦艾酒谋杀案”。虽然现在已知苦艾酒的负面影响主要源于其高酒精含量,而非植物精油,但当时的恐慌情绪却导致了苦艾酒在瑞士(1908年)和法国(1915年)的禁令。随着苦艾酒的普及,其消费者群体从资产阶级扩展到工人阶级,这加剧了人们将其与社会犯罪联系起来的偏见。苦艾酒的禁令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酒精问题的复杂态度,以及对特定群体偏见的体现。尽管如今苦艾酒已在部分国家合法化,但其负面形象依旧挥之不去。

阅读更多

阿瑟·克拉文:消失的达达主义者

2024-12-08

本文讲述了达达主义艺术家阿瑟·克拉文传奇的一生。克拉文是奥斯卡·王尔德的侄子,他集诗人、拳击手、骗子和逃兵等多重身份于一身。他以行为艺术的先驱而闻名,其作品充满挑衅和不落俗套。1918年,克拉文独自驾船驶入太平洋后失踪,他的消失成为一个谜团,也为他的艺术生涯增添了神秘色彩。克拉文的一生充满了谎言和伪装,他不断挑战世俗观念,对艺术和社会进行尖锐的批判。他以离经叛道的行为和思想,成为达达主义的代表人物。

阅读更多

朝圣者作为历史学家

2024-11-25

文章探讨了朝圣的意义,作者以自己和朋友的朝圣经历为例,阐述了朝圣不仅仅是宗教仪式,也是一种对历史的体验和感悟。文中描述了他们沿着圣爱德华之路的行走,感受到了千年以前朝圣者的艰辛和虔诚,并通过参观沙夫茨伯里修道院和拉姆斯盖特的圣奥古斯丁教堂等历史遗迹,体会到了历史的厚重感。作者认为,朝圣是一种回到过去的方式,是对物质遗迹之外的精神和历史的敬仰。

阅读更多
未分类 朝圣

沙皇俄国西伯利亚的流放

2024-11-23

文章探讨了沙皇俄国时期西伯利亚流放的历史,指出西伯利亚一直被西方视为苦寒之地和流放之所。文章追溯了流放制度的起源和发展,从早期将流放作为死刑的替代,到后来成为沙皇政权惩罚罪犯和政治犯的主要手段。文章详细描述了不同类型的流放,包括苦役、定居流放、迁移流放等,以及流放过程中的艰辛、囚犯的生活状况和逃亡现象。文章还分析了流放对西伯利亚地区人口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指出尽管流放规模庞大,但自愿移民和自然增长才是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最后,文章讨论了1900年流放制度改革的影响,并指出尽管改革缩减了流放的范围,但沙皇政权仍继续利用流放来压制政治异见。

阅读更多
未分类 流放 沙皇俄国

恐惧、友谊与英吉利海峡隧道

2024-11-22

1994年11月14日,第一列载客欧洲之星列车从伦敦滑铁卢车站出发,穿过英吉利海峡隧道前往巴黎,标志着英法两国交通的新纪元。车厢内充满了庆祝的氛围,乘客们为这一历史性时刻欢呼雀跃。文章回顾了英吉利海峡隧道的历史,并将其与英国与其邻国的关系联系起来。

阅读更多

17世纪,脏话的分水岭

2024-11-01

17世纪是脏话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此前,最严重的脏话多与神圣事物相关,例如“上帝之血”“上帝之躯”。而到了18世纪,脏话则更多地与身体机能有关,例如排泄物或性器官。16世纪是一个过渡时期,一些如今被视为粗俗的词语,例如“arse”(屁股)、“shit”(屎)、“fart”(放屁)等在当时只是普通的描述性词汇。而像“fuck”这样的词语在当时也开始出现,但其用法和含义与现代有所不同。文章指出,在16世纪,人们更在意的是行为不端的名声,而不是描述行为本身的词汇。

阅读更多
未分类 脏话

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弗格森

2024-10-31

本文介绍了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弗格森,他虽然只创作了六年诗歌,却创作了超过100首,其中80多首在他有生之年出版。弗格森的成就常因其24岁早逝而被埋没,他的声誉也受到罗伯特·彭斯的赞誉和影响。文章认为,弗格森是一位被误解的诗人,其作品数量惊人,值得被重新认识。

阅读更多

西班牙宗教裁判所最大规模女巫审判的民谣

2024-10-25

本文讲述了西班牙宗教裁判所如何通过公开审判和忏悔仪式来维护其权威,并强调了17世纪一首关于巴斯克地区28名女巫审判的民谣是如何加剧了当时的巫术恐慌。宗教裁判所的公开审判旨在彰显其公正性,并以忏悔和和解为重点。初犯者可以通过公开认罪逃脱死刑,但会被迫穿着特殊服装,并在刑满后将其悬挂在教区教堂,以示惩戒。

阅读更多

丝绸之路的秘密

2024-10-04

本文讲述了敦煌文献的发现如何揭示了丝绸之路的日常生活。文章以王圆箓发现藏经洞和李希霍芬提出“丝绸之路”概念开始,介绍了敦煌文献的多样性以及对理解丝绸之路历史的重要性。文章着重描绘了张金山等使节的旅程,以及丝绸、玉器等贵重物品在外交活动中的作用。通过分析儿童歌曲等民间作品,文章揭示了丝绸之路对敦煌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以及普通民众对丝绸之路的认知和期望。

阅读更多
未分类 敦煌

诺曼人与奴隶制:打破枷锁

2024-09-30

本文探讨了诺曼征服对英格兰奴隶制的影响。文章指出,尽管许多盎格鲁-撒克逊人在诺曼统治下遭受苦难,但征服也为英格兰的奴隶带来了自由的希望。诺曼人自身曾经参与奴隶贸易,但随着文化和道德观念的转变,他们在征服英格兰之前已经废除了这一做法。文章认为,诺曼征服导致了英格兰奴隶贸易的终结,以及奴隶制本身的逐渐衰落。

阅读更多

外星人和启蒙运动

2024-09-19

18世纪,外星生命的存在从一个有争议的假设变成了启蒙运动思想的基本原则。法国天文学家杰罗姆·拉朗德认为,其他星球与地球相似,因此一定有生命存在。英国数学家约翰·凯尔则认为宇宙是上帝的宫殿,其他星球上也存在着崇拜上帝的智慧生命。随着望远镜的发展,人们开始质疑地球的中心地位,以及人类在宇宙中的独特性。外星生命的存在引发了人们对上帝、创造论和人类在宇宙中地位的思考。

阅读更多

英国国王约翰的宝藏之谜

2024-08-24

1216年10月,英国国王约翰在试图镇压叛乱贵族的战争中丢失了他的大量宝藏。据信,这些宝藏在国王试图渡过沃什湾时,因潮水暴涨而沉没。历史学家对宝藏的内容和数量知之甚少,但据信其中包括大量的黄金、白银、珠宝和皇家regalia。尽管进行了多次搜寻,但宝藏至今仍未找到,成为英国历史上一个 enduring mystery。

阅读更多
未分类 宝藏 约翰王

留声机时代的音乐:大规模生产前的音乐产业

2024-08-16

文章回顾了大规模生产技术出现之前早期音乐产业的发展历程。由于缺乏有效的复制技术,当时的每张唱片都是独一无二的,唱片公司只能通过一些创造性的方法来满足市场需求,例如让歌手在多个留声机前同时演唱,或者将录音宣传为手工制作的独特作品。文章还探讨了这种技术限制对音乐表演形式和艺人选择的影响,以及早期唱片作为一种独特的音乐体验的历史价值。

阅读更多

苏联木偶剧的力量

2024-08-10

本文讲述了苏联时期哈萨克斯坦木偶剧的发展历程。政府利用木偶剧这种大众娱乐形式来教育群众,特别是儿童,灌输社会主义思想。虽然受到苏联意识形态的影响,哈萨克斯坦木偶剧仍然保留了自身的民族特色,例如表演传统民间英雄故事。文章还描述了木偶剧团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例如缺乏演出场地和资金支持。尽管如此,木偶剧在哈萨克斯坦仍然蓬勃发展,并逐渐成为一门专业艺术。

阅读更多

权衡伽利略的证据

2024-06-24

这篇文章回顾了伽利略提出的日心说,以及该学说如何最终被科学界接受的过程。文章指出,虽然伽利略的理论最终被证明是正确的,但在当时,他的观点并没有得到确凿证据的支持,并且受到了来自宗教和科学界的阻力。文章还探讨了其他一些与伽利略同时代的科学家的观点,例如第谷·布拉赫和乔瓦尼·巴蒂斯塔·里乔利,他们也提出了自己的宇宙模型。文章最后总结道,新的科学理论的胜利往往不是通过说服反对者,而是因为反对者最终去世,而熟悉新理论的新一代成长起来。

阅读更多
未分类 伽利略 日心说

拿破仑:一次非同寻常的引渡

2024-06-23

本文探讨了1815年拿破仑战败后,英国政府在处理其命运时所面临的法律和政治困境。拿破仑向英国投降,但其身份既非战俘,也非国家元首,这使得英国难以依据法律对其进行审判或引渡。最终,英国政府选择将拿破仑囚禁在圣赫勒拿岛,这一决定引发了关于囚犯权利和人道主义待遇的争议。

阅读更多

巴比伦的神秘女神

2024-06-22

这篇文章探讨了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一块名为“夜之女王”的巴比伦女神像的身份之谜。尽管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她的身份仍然未知。文章探讨了三种主要的身份假设:爱与战争女神伊南娜/伊师塔、冥界女王埃列什基伽勒和恶魔莉莉丝,但每种假设都有其缺陷。文章最后提出,她可能是混合神灵或象征宇宙男性和女性原则。

阅读更多
未分类 女神

根特祭坛画失窃案

2024-06-16

1934年,比利时根特圣巴夫大教堂的根特祭坛画被盗,引发了长达90年的追捕行动。文章详细描述了案件的始末:从发现失窃、收到赎金信、嫌疑人意外死亡到二战期间纳粹的介入,以及各种调查和猜测。尽管案件疑点重重,但至今仍未破案,失窃画板的下落也依然成谜。

阅读更多

罗马女性与奥皮亚法

2024-06-08

公元前195年,罗马女性走上街头,抗议限制她们穿着和饰品的奥皮亚法。这项法案是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实施的经济紧缩政策,但在战后20年仍然有效。女性认为,在和平与繁荣时期,这条法律是不可接受的,她们通过集会和抗议,最终成功地迫使元老院废除了奥皮亚法。

阅读更多
未分类

史前史对历史学家有何用?

2024-06-02

文章探讨了史前史对历史学家的意义。文章指出,传统的史前史定义基于是否存在文字记录,这种划分方式存在问题,因为它忽视了口述历史的重要性,并将某些文化排除在历史之外。文章还指出,史前史研究中的概念,如“侵略性”和“创造力”,会影响我们对人类行为的理解。文章最后呼吁打破“历史”和“史前史”的界限,以更全面的方式理解过去。

阅读更多
未分类 史前史 历史学

难以捉摸的拜占庭帝国

2024-05-31

拜占庭帝国,或称东罗马帝国,其始于公元324年,终于1453年,期间经历了战争、瘟疫、建筑成就和对神之愤怒的恐惧。从君士坦丁大帝迁都到君士坦丁堡,到查士丁尼大帝的统治和法律改革,再到圣像破坏运动和帝国的文化复兴,文章回顾了拜占庭帝国的兴衰历程,以及其在政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地位。

阅读更多

西里尔字母的发明

2024-05-28

西里尔字母在斯拉夫世界被广泛使用,并拥有自己的节日。然而,文章指出,字母并非 merely a sign of progress,其发展与权力和政治息息相关。文中以西里尔字母在历史上的传播为例,说明其使用是如何被统治精英和政治议程所左右的。作者认为,当代对西里尔字母的庆祝,也并非单纯出于对文化遗产的热爱,而是与政治目的密不可分。

阅读更多

记忆大师之死

2024-05-13

本文讲述了记忆大师所罗门·舍雷舍夫斯基的故事。舍雷舍夫斯基拥有超凡的记忆力,能够记住任何事情,即使是15年前听到的意大利语诗歌。他的记忆策略是将每个词语转化为图像,并将其分布在他熟悉的街道上,形成记忆宫殿。舍雷舍夫斯基于1958年5月1日去世,虽然他没有成为梦想中的英雄,但他的超凡记忆力让他获得了另一种伟大。

阅读更多
未分类

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土地和生活

2024-04-30

这篇来自《今日历史》的文章,引用了一首匿名的盎格鲁-撒克逊诗歌,探讨了盎格鲁-撒克逊人对土地和生命的看法。诗歌将死亡比喻为被迫离开家园,提醒人们尘世生活如同租来的房子,终将逝去。文章揭示了盎格鲁-撒克逊人对生命无常的认知,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土地和生命的珍视。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