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纳:一位被误解的天才画家

2025-05-08
特纳:一位被误解的天才画家

J.M.W. 特纳,这位英国风景画大师,其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早年成名,技艺精湛,晚年风格却激进到令同侪难以理解,甚至被认为是“精神疾病”的体现。他生活神秘,隐居陋室,却拥有巨额财富和多处房产。特纳对风景的极致追求,源于他个人的旅行经历和对古典大师克劳德·洛兰的景仰,最终发展出独特的“大气风景”风格,以光、色、气氛的交融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他的作品在当时备受争议,却在后世被推崇为先锋派艺术的先驱,其非凡的成就,奠定了他在艺术史上的崇高地位。

阅读更多
设计 特纳 风景画

姆明世界:一个关于战争、创伤和商业化的故事

2025-04-13
姆明世界:一个关于战争、创伤和商业化的故事

本文讲述了芬兰艺术家托芙·扬松创作的姆明系列故事背后的故事。最初创作于二战期间,姆明故事反映了战争的创伤和流离失所的痛苦。随着姆明系列的成功,扬松发现自己被商业化浪潮所淹没,她与自己创造的角色以及对其作品过度商业化的读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在文中得到了细致的刻画。最终,扬松结束了姆明系列,象征着艺术家与自己创作的告别,也反映了其对商业化的厌倦。

阅读更多
杂项

小野洋子:超越争议的艺术人生

2025-04-04
小野洋子:超越争议的艺术人生

本文探讨了小野洋子复杂的人生经历及其与约翰·列侬的关系。从列侬遇刺后饱受争议的专辑封面照,到她备受误解的艺术创作,文章揭示了小野洋子在世人眼中“最令人厌恶的女人”的形象背后,一位饱受孤独与误解的艺术家形象。她与列侬的关系,以及她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都引发了人们长期的质疑和争议。然而,通过回顾她的生平和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更完整、更立体的小野洋子形象,一位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探索,并最终获得认可的女性艺术家。

阅读更多

但丁《神曲》的非凡影响力:一部跨越世纪的文学史诗

2025-03-16
但丁《神曲》的非凡影响力:一部跨越世纪的文学史诗

约瑟夫·卢齐的新书《但丁《神曲》:一部传记》探讨了这首十四世纪史诗的持久影响力。从最初的宗教争议到成为意大利文学的基石,再到被浪漫主义者和现代主义者(如乔伊斯、庞德和艾略特)推崇,《神曲》的旅程如同其作者本人一样跌宕起伏。卢齐分析了不同时代对《神曲》的误读和诠释,例如浪漫主义者将乌利西斯视为英雄的解读,以及现代读者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中找到慰藉的独特经历。他还探讨了但丁与弥尔顿的比较,以及他们对自由意志的不同理解。最终,卢齐揭示了《神曲》作为但丁个人反思和对信仰、真理以及人类自我超越的探索的本质。

阅读更多
文学

《失乐园》的政治 afterlife

2024-11-20
《失乐园》的政治 afterlife

《失乐园》自出版以来,一直被不同意识形态的人们解读和利用。从白人至上主义者到黑人活动家,都试图在弥尔顿的史诗中寻找道德合法性。作者奥兰多·里德在书中探讨了《失乐园》的不同解读,并特别关注了奴隶制主题。例如,被奴役的奥劳达·埃奎亚诺引用《失乐园》描述奴隶的痛苦,而海地作家瓦斯泰则将白人殖民者比作弥尔顿笔下的恶魔。里德还探讨了《失乐园》在美国种族政治中的作用,例如“科莫斯神秘克鲁”如何利用该诗来支持白人至上主义。马尔科姆·X则从《失乐园》中看到了对现代美国政府的批判。

阅读更多

马丁·艾米斯与对快乐的追求

2024-06-15
马丁·艾米斯与对快乐的追求

本文回顾了英国著名作家马丁·艾米斯一周年忌辰纪念活动,探讨了艾米斯对语言的热爱和他作品的特点。文章指出,艾米斯认为语言的运用比表达观点或理论更重要,文字本身就应该充满乐趣。作者批评了当前英国教育体系过分强调知识而忽视语言趣味性的现象,并呼吁关注语言的活力和趣味性,让文字成为一种享受。

阅读更多
未分类

Playing it over and over again: how Casablanca was made

2024-04-19
Playing it over and over again: how Casablanca was made

这篇文章探讨了《卡萨布兰卡》背后的故事,这是一部标志性的电影,讲述了二战时期一个浪漫的故事。文章重点讲述了这部电影的拍摄过程,包括拍摄挑战、演员间的化学反应以及这部电影对流行文化的影响。文章还深入研究了电影中令人难忘的场景,例如标志性的机场告别场景。

阅读更多
未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