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中的隐喻式脑语言:从历史到现实
2025-09-07
本文探讨了精神病学领域长期存在的“隐喻式脑语言”现象,即用简单的脑结构或功能失调来解释精神疾病。从20世纪初美国精神病学泰斗Adolf Meyer对“脑神话”的批判,到Karl Jaspers对“躯体偏见”的反思,再到Paul Meehl、Nancy Andreasen等人的研究,都体现了这种隐喻的持续存在。尽管神经科学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像“突触滑移”、“破碎的大脑”等说法仍在流行。作者以单胺类神经递质假说为例,指出其在解释精神分裂症、躁狂症和抑郁症等疾病上的局限性,并以一个真实案例说明这种隐喻式解释对患者和公众的影响。文章最后指出,寻求外部资金和药物广告也加剧了这种现象的蔓延。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