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浅出汇编语言:在LLM时代学习汇编的理由

2025-04-12
深入浅出汇编语言:在LLM时代学习汇编的理由

即使在大型语言模型(LLM)时代,学习汇编语言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探讨了在DeepSeek使用Nvidia的PTX中间语言加速网络操作的背景下,学习汇编语言的必要性。虽然高级语言和LLM可以生成代码,但理解汇编语言有助于深入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并在调试高级语言代码时提供帮助。文章还比较了七种不同架构的汇编语言(包括复古的6502、Z80、8086、68000和现代的x86-64、ARM、RISC-V),并从学习材料、学习曲线、易用性、可访问性和趣味性等方面进行了评估,最终建议RISC-V作为学习汇编语言的最佳选择,因为它具有学习路径清晰、资源丰富且未来发展前景广阔等优点。

阅读更多
开发

《新机器的灵魂》:一部关于计算机设计的史诗

2025-04-05
《新机器的灵魂》:一部关于计算机设计的史诗

《新机器的灵魂》讲述了Data General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末,为对抗DEC的VAX超级小型机,紧急研发Eclipse MV/8000的故事。作者Tracy Kidder深入Data General的“叛逆”团队,描绘了工程师们在巨大压力下,通宵达旦工作,最终创造奇迹的历程。文中生动刻画了团队成员的个性与冲突,以及他们对技术的热情与奉献。这是一部关于技术、团队协作和人性的精彩故事,即使在今天读来也依然令人感怀。

阅读更多
科技

CUDA十八岁:Nvidia的秘密武器与AI霸权

2025-03-24
CUDA十八岁:Nvidia的秘密武器与AI霸权

Nvidia的CUDA平台已走过18个年头,它并非简单的编程语言或API,而是Nvidia软件生态系统的核心,赋能了从AI到加密货币挖矿等众多“易于并行化”的计算任务。CUDA的成功并非偶然,它源于Nvidia长期持续的投入和稳定的迭代更新,这与AMD等竞争对手形成鲜明对比。AlexNet的成功案例展现了CUDA在深度学习领域的早期影响力,而如今,CUDA已成为AI领域的事实标准,构建了Nvidia坚实的竞争护城河。

阅读更多
AI

曼彻斯特婴儿: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电子存储程序计算机?

2025-03-11
曼彻斯特婴儿: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电子存储程序计算机?

本文讲述了1948年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诞生的“曼彻斯特婴儿”计算机的故事。这台小型实验机,虽然运行速度缓慢,程序简单,却首次实现了电子存储程序,引领了现代计算机时代的到来。文章还探讨了与之竞争“第一台”称号的ENIAC计算机,并比较了两者的异同,最终得出“曼彻斯特婴儿”在全电子存储程序计算机方面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结论。

阅读更多

DeepSeek颠覆AI产业:历史的重演?

2025-02-18
DeepSeek颠覆AI产业:历史的重演?

DeepSeek模型的出现震动了AI产业,引发了广泛讨论。文章回顾了1990年Gordon Moore关于VLSI产业趋势的演讲,发现当时面临的挑战——来自亚洲的竞争、制造成本上升、政府支持以及应用场景的寻找——与如今AI产业面临的挑战惊人地相似。Moore当时对神经网络芯片的谨慎态度也耐人寻味,与如今AI的蓬勃发展形成对比。历史似乎在重演,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产业的根本问题却始终存在。

阅读更多
AI

英伟达的崛起:三十年磨一剑的AI帝国

2024-12-28
英伟达的崛起:三十年磨一剑的AI帝国

Tae Kim的新书《Nvidia之路》讲述了英伟达及其CEO黄仁勋如何从一个在Denny's餐厅成立的小公司,成长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的传奇故事。从最初的显卡设计到如今引领AI革命,英伟达的成功并非偶然。书中详细描述了英伟达早期几次产品失败的经历,以及黄仁勋如何带领公司坚持创新,勇于承担风险,最终凭借RIVA 128等产品的成功确立行业地位。通过独特的软硬件结合策略和独特的企业文化,英伟达在AI时代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其未来的挑战仍然存在。

阅读更多
科技 黄仁勋

高通与ARM的法律大战:客户端计算的未来之战

2024-11-16
高通与ARM的法律大战:客户端计算的未来之战

高通和ARM正进行一场法律大战,焦点在于高通收购的Nuvia公司设计的基于ARM架构的处理器内核Oryon。ARM声称高通违反了许可协议,取消了高通的架构许可协议(ALA),这将影响高通的骁龙芯片业务。高通反驳ARM的主张,认为其行为是反竞争的。该案的判决将对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汽车等领域的计算未来产生重大影响,也将影响ARM的长期战略和收入模式。

阅读更多
未分类

晶圆级集成和Trilogy Systems:第一部分

2024-10-10
晶圆级集成和Trilogy Systems:第一部分

本文回顾了晶圆级集成(WSI)的历史,以及Trilogy Systems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初试图将其商业化的努力。Trilogy由IBM System/360大型机的首席架构师Gene Amdahl创立,旨在通过WSI技术构建比IBM更强大、更便宜的大型机。Trilogy获得了大量投资,并与多家公司达成合作,但最终未能克服WSI的技术挑战。

阅读更多

英特尔的衰败

2024-08-09
英特尔的衰败

本文分析了英特尔公司近期股价大跌、市值低于Arm,以及裁员15%等一系列事件,指出英特尔面临严重危机。作者认为,英特尔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而是长期以来过度依赖x86架构,错失智能手机芯片市场导致的。文章回顾了英特尔在移动芯片领域的失败,并质疑其在失去技术优势后,能否在其他市场取得成功。

阅读更多
未分类 商业分析

SPUR - RISC IV:LISP 多处理器工作站

2024-06-18
SPUR - RISC IV:LISP 多处理器工作站

SPUR (使用 RISC 进行符号处理) 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发的多处理器工作站,旨在进行并行处理研究。SPUR 系统将拥有 6 到 12 个处理器,这些处理器通过一个共同的“SPUR”总线连接到共享内存和输入输出设备。SPUR 的每个处理器都包含一个专门为运行 Lisp 而设计的 RISC 处理器,以及浮点单元和缓存控制器。SPUR 项目雄心勃勃,但由于其复杂性和专业化程度,未能成功商业化。

阅读更多
未分类 LISP 多处理器

揭秘神经网络处理器:问题与解答

2024-06-11
揭秘神经网络处理器:问题与解答

神经网络处理器 (NPU) 是一种专用硬件,旨在加速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任务,特别是深度学习模型的推理。与CPU和GPU相比,NPU 在执行矩阵乘法等运算时效率更高,从而提高了性能并降低了功耗。NPU 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个人电脑和物联网设备,为面部识别、语音识别和预测文本等功能提供支持。

阅读更多

Smalltalk腾飞:解析Berkeley RISC-III架构

2024-05-23
Smalltalk腾飞:解析Berkeley RISC-III架构

本文回顾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架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SOAR(Smalltalk on a RISC)项目,也称为RISC-III。SOAR旨在解决Smalltalk-80语言执行速度慢的问题,采用编译Smalltalk-80字节码、优化动态类型和多态性、改进子程序调用和对象管理等方法,并通过模拟性能测试验证了其相比于68000和VAX-11/780的显著性能提升。

阅读更多
未分类 Smalltalk

编译器探索之旅

2024-05-14
编译器探索之旅

本文介绍了Compiler Explorer (CE) 编译器,这是一个面向对编译器或计算机体系结构感兴趣的任何人的强大工具。CE支持69种源语言、2000多个编译器以及广泛的目标体系结构,包括x86、arm、risc-v等。它允许用户输入源代码并查看编译后的输出,例如汇编语言。文章详细介绍了CE的功能,包括探索不同的体系结构、比较编译器、理解汇编语言以及查看LLVM中间表示。它还强调了CE在演示现代编译器的复杂性和优化能力方面的有用性。

阅读更多
未分类

集成电路的诞生

2024-04-28
集成电路的诞生

该网站介绍了集成电路(IC)的发明史,概述了这一发明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它对现代电子产业的影响。文章重点介绍了杰克·基尔比(Jack Kilby)和罗伯特·诺伊斯(Robert Noyce)在发明IC方面的关键作用。该网站还提供了有关IC发展的时间表以及有关IC制造工艺的详细信息。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