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经典《了不起的盖茨比》: 爱情、梦想与美国梦的幻灭

2025-05-19
百年经典《了不起的盖茨比》: 爱情、梦想与美国梦的幻灭

本文探讨了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经典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百年来的影响。文章从菲茨杰拉德早期作品中对初吻的描写入手,探讨了他作品中贯穿始终的“无法继续”主题,即对渴望和未竟之事的执着。盖茨比对黛西的爱,是追逐梦想,也是对逝去青春和美国梦的追寻,最终以悲剧收场。小说中细腻的描写、精妙的语言,以及对美国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使其成为百年经典,并持续引发人们对爱情、梦想以及美国梦的探讨。

阅读更多

道德宇宙的弧线:纳格尔论道德判断与进步

2025-04-07
道德宇宙的弧线:纳格尔论道德判断与进步

本文探讨了著名哲学家托马斯·纳格尔关于道德判断客观性及其进步的观点。纳格尔以二战时期法国抵抗运动成员审问纳粹合作者的故事为例,阐述了道德直觉的力量。他认为,虽然功利主义和进化论能解释道德直觉的来源,但道德直觉本身反映了道德真理的存在。纳格尔进一步区分了科学进步和道德进步,指出道德真理的获取依赖于历史进程中对新的道德理由的理解。他以个人权利、社会平等、性道德和国际正义为例,说明道德进步并非源于单一原则,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作者最终对纳格尔的观点提出质疑,认为将功利主义原则应用于所有受影响的个体,才是实现道德进步的关键。

阅读更多
哲学 功利主义

天才的疯狂:探秘科学发现背后的代价

2025-03-27
天才的疯狂:探秘科学发现背后的代价

《我们停止理解世界》和《疯子》两本书,以独特视角讲述了20世纪伟大科学发现背后的故事。作者本哈明·拉巴图特将历史事实与虚构巧妙融合,展现了天才科学家如海森堡、薛定谔、格罗滕迪克等人的疯狂与挣扎,以及他们发现量子力学、化学武器等对世界的深远影响。书中充满梦幻般的场景和令人不安的细节,探讨了科学发现的代价以及人类对知识的无尽追求。

阅读更多
科技

瘫痪作家韩夫·库雷希的令人心碎的纪实作品《支离破碎》

2025-03-27
瘫痪作家韩夫·库雷希的令人心碎的纪实作品《支离破碎》

英国剧作家、编剧和小说家韩夫·库雷希在罗马的一次意外摔倒导致四肢瘫痪。他的新作《支离破碎》记录了他在医院一年间的经历,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他身体的痛苦、情感的挣扎以及对生活的反思。库雷希用他标志性的幽默和犀利的文风,描绘了医院生活中的荒诞与温情,展现了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脆弱。本书不仅是一部感人的疾病纪实,更是一部关于创作、人性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阅读更多
杂项 纪实文学

马尔克雷的《钟》:一部关于时间的史诗电影

2025-01-04
马尔克雷的《钟》:一部关于时间的史诗电影

扎迪·史密斯在《纽约书评》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克里斯蒂安·马尔克雷的电影《钟》的精彩评论。这部24小时长的电影由无数电影片段剪辑而成,所有片段都包含钟表,以真实时间推移的方式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史密斯细致地描述了影片的结构、美学和哲学意义,探讨了影片中真实时间与虚构时间、偶然与刻意、以及不同文化对时间的感知差异。影片巧妙地将各种电影片段串联起来,形成一种独特的叙事方式,引发观众对时间、人生和电影本身的深刻思考。

阅读更多
艺术

红色维也纳的遗产

2024-11-11
红色维也纳的遗产

本文评论了Richard Cockett的著作《维也纳:理念之城如何创造现代世界》。作者Jenny Uglow认为Cockett成功地从20世纪早期维也纳错综复杂的历史中梳理出若干线索,并展示了它们是如何融入西方文化和政治的。文章重点探讨了1919年至1934年社会主义维也纳的“批判理性主义”和多元合作精神,以及其知识分子和规划者如何影响了现代世界的诸多方面,涵盖了公共卫生、住房、哲学、数学、经济学、心理学和艺术等领域。文章也探讨了红色维也纳的兴衰,以及维也纳学派对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潮的深远影响。

阅读更多

突变的魅力

2024-11-08
突变的魅力

本文回顾了勒内·托姆的突变理论(CT),并讨论了其在各个科学领域的应用和争议。托姆认为,只有七种基本突变类型可以模拟涉及最多四个变量的系统中的突变。他的理论引起了极大的兴趣,并被应用于从物理学到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然而,CT的应用,特别是在生物学和社会科学中的应用,也遭到了批评。批评者认为,CT的描述过于模糊,缺乏量化,并没有提供新的见解。文章总结了对CT的正反两方面观点,并指出其未来发展仍不确定。

阅读更多
未分类 突变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