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ST和ALMA探测到太阳系早期行星形成的证据

2025-07-18
JWST和ALMA探测到太阳系早期行星形成的证据

距离地球1300光年的一颗类似太阳的恒星HOPS-315周围,天文学家利用JWST和ALMA望远镜发现了行星形成的早期证据。他们发现了聚集的热矿物质,这是形成微行星——行星生长的种子——的第一步。这一发现为研究行星形成的最初阶段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并可能揭示我们太阳系形成的线索。HOPS-315系统与太阳系的早期阶段非常相似,这使得科学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

阅读更多
科技 ALMA

自闭症患者步态差异研究:并非疾病,而是差异

2025-07-17
自闭症患者步态差异研究:并非疾病,而是差异

一项新的研究揭示了自闭症患者步态的多种差异,包括踮脚行走、内八字或外八字等。这些差异并非源于发育迟缓,而是与大脑基底神经节和小脑的发育差异有关,并可能伴随其他运动技能问题。研究强调,并非所有步态差异都需要治疗,应采取个体化方法,关注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社区干预,例如体育运动和舞蹈,可以有效改善自闭症儿童的运动能力,并促进其社会技能发展。

阅读更多

首个商业化脑细胞-硅芯片混合计算机问世

2025-07-04
首个商业化脑细胞-硅芯片混合计算机问世

澳大利亚生物科技公司Cortical Labs与英国公司bit.bio合作,推出了世界上首个商业化的脑细胞与硅芯片混合计算机CL1。该系统由80万个人类神经元生长在硅芯片上构成,功耗极低,仅为传统AI的极小部分,同时具备实时学习和适应能力。CL1在游戏中表现优于同等水平的机器学习算法,并可用于药物测试等研究。目前售价3.5万美元一台,或每周300美元远程访问。

阅读更多
AI

震惊!金属竟然可以自我修复!

2025-06-22
震惊!金属竟然可以自我修复!

科学家们在实验中观察到受损金属在纳米尺度上自我修复的现象!这一意外发现,源于对铂金属进行疲劳测试。研究人员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每秒拉伸铂金属样本200次,意外地观察到裂缝在约40分钟后自行愈合。这一发现挑战了传统材料科学,为未来工程领域带来革命性变革,例如可以自我修复的桥梁、发动机和手机等。虽然目前仅在纳米尺度和真空环境下观察到,但研究人员相信,通过进一步研究,有望实现宏观尺度的自我修复金属材料。

阅读更多
科技 自我修复

赌场蓝光:助长赌博成瘾的隐形推手?

2025-06-21
赌场蓝光:助长赌博成瘾的隐形推手?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赌场中富含蓝光的灯光可能促使赌徒做出更冒险的赌博行为。研究人员发现,赌场装饰和LED屏幕发出的额外蓝光似乎会触发大脑中的某些开关,使人们对财务损失的敏感度降低,而对同等金额的收益的敏感度却未降低。这项研究为理解如何鼓励或阻止危险行为提供了重要见解,尤其是在全球赌博成瘾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研究人员建议,减少赌场灯光中的蓝光成分,或有助于促进更安全的赌博行为。

阅读更多

AI揭秘银河系中心黑洞:超高速旋转,挑战现有理论

2025-06-20
AI揭秘银河系中心黑洞:超高速旋转,挑战现有理论

科学家利用人工智能和事件视界望远镜(EHT)的数据,对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人马座A*(Sgr A*)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分析。研究发现,Sgr A*不仅以接近最大速度旋转,其旋转轴还指向地球方向,周围的光芒由热电子产生。更令人惊讶的是,其周围磁场的行为与现有理论预测不符,这可能意味着我们对黑洞的理解需要修正。这项研究使用了数百万个模拟黑洞训练神经网络,标志着对超大质量黑洞研究的新突破。

阅读更多
科技

蝾螈再生秘密:逆向工程肢体再生

2025-06-20
蝾螈再生秘密:逆向工程肢体再生

科学家发现,视黄酸在墨西哥钝口螈(一种能再生肢体的两栖动物)的肢体再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这种分子在体内呈梯度分布,指导再生细胞“知道”该在何处再生正确的组织。实验表明,人为增加视黄酸的浓度,可以诱导蝾螈再生出完整的肢体,而非仅仅是缺失的部分。这项研究为人类肢体再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或许未来我们可以像蝾螈一样,再生出受伤的组织甚至器官。

阅读更多
科技 视黄酸

如果把全人类做成肉丸...

2025-06-11
如果把全人类做成肉丸...

一个Reddit用户计算出,如果把地球上所有的人类混合成一团“人肉”,其体积大约相当于一个直径不到1公里的球体,甚至可以塞进纽约中央公园。这篇文章用诙谐的语气,将人类总质量与其他生物(昆虫、鱼类、细菌)的总质量进行比较,引发人们对地球生物总量的思考,并以幽默的结尾表达了对家人的歉意。

阅读更多
杂项 趣味科学

咖啡因如何扰乱你的睡眠?一项新研究揭示了其对大脑的影响

2025-06-09
咖啡因如何扰乱你的睡眠?一项新研究揭示了其对大脑的影响

一项蒙特利尔大学的研究发现,咖啡因不仅让你保持清醒,还会改变大脑的工作方式。研究人员通过脑电图发现,咖啡因会增加大脑信号的复杂性,使大脑更接近“临界状态”,这虽然有利于白天集中注意力,但却会干扰夜间睡眠。咖啡因削弱了与深度睡眠相关的δ、θ和α波,尤其是在非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影响记忆巩固和认知功能恢复。年轻人的大脑对咖啡因的影响更为敏感。这项研究发表在《通讯-生物学》杂志上,提示我们应该关注咖啡因对睡眠的影响,尤其是在不同年龄段。

阅读更多
科技

意识上传:科幻照进现实?

2025-06-01
意识上传:科幻照进现实?

将意识上传到电脑,实现数字永生,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但一位脑科学家认为这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尽管目前面临巨大挑战,例如需要对大脑进行极其精细的三维扫描和模拟,以及模拟人类感官的复杂性,但这项技术的发展速度可能超乎想象。虽然乐观估计认为2045年就能实现,但作者认为100年内实现的可能性不大,但200年内或许可以。这项技术一旦成功,将彻底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引发伦理和哲学上的巨大冲击。

阅读更多

火星大气逃逸之谜:首次观测到大气溅射

2025-05-30
火星大气逃逸之谜:首次观测到大气溅射

科学家首次直接观测到火星大气层持续侵蚀的关键驱动因素——大气溅射。历经九年卫星数据分析,研究团队发现火星高空氩气密度与太阳风电场方向存在关联,证实了大气溅射的存在,并发现其强度比以往预测高四倍以上。太阳风暴期间,溅射效应更为显著。这一发现为了解火星大气和水资源流失,以及早期太阳系行星宜居性提供了关键证据,该研究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

阅读更多
科技 大气溅射

黑洞炸弹实验室模拟成功!

2025-05-03
黑洞炸弹实验室模拟成功!

科学家们首次在实验室中成功模拟了“黑洞炸弹”——这一由物理学家在70年代提出的理论概念。黑洞以其强大的引力而闻名,但彭罗斯在1971年提出,旋转黑洞的能量可以放大附近粒子的能量。泽尔多维奇则发现,一个在共振腔中旋转的轴对称体也能产生类似的能量转移和放大效应。通过在装置周围放置镜子形成正反馈环路,能量会被放大直至爆炸。南安普顿大学的科学家团队利用旋转的铝圆柱体和磁场模拟了这一过程,证实了当圆柱体旋转速度快于磁场且方向一致时,磁场会被放大。这项实验为更好地理解黑洞物理学提供了重要一步。

阅读更多
科技 实验模拟

AI模型中的“数字化化石”:虚假学术术语的传播与挑战

2025-05-01
AI模型中的“数字化化石”:虚假学术术语的传播与挑战

科学家发现一个名为“营养电子显微镜”的无稽术语,竟在AI模型中广泛传播。这源于上世纪50年代论文数字化过程中的错误,并通过翻译错误在伊朗论文中出现,最终被大型语言模型学习并永久保存。这揭示了AI模型训练数据规模巨大、缺乏透明度以及错误自我复制的难题,对学术研究和出版带来严峻挑战,也促使我们反思如何维护知识体系的可靠性。

阅读更多

量子魔方:无限可能性的解谜游戏

2025-04-23
量子魔方:无限可能性的解谜游戏

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数学家们设计了一个量子版本的魔方,它拥有无限种可能的排列状态,并引入了一些奇特的量子操作。不同于经典魔方有限的排列组合,量子魔方允许将方块置于叠加态,即同时处于移动和未移动的状态。研究人员通过模拟实验,比较了经典、量子以及组合算法求解一个简化版量子魔方的效率,结果表明,组合算法表现最佳,量子算法次之,经典算法最差。虽然经典算法偶尔能更快地找到解,但量子算法的解题时间更稳定。这项研究为量子计算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数学爱好者带来了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新谜题。

阅读更多
科技

撒哈拉绿洲古人类基因揭秘:7000年前的世外桃源

2025-04-11
撒哈拉绿洲古人类基因揭秘:7000年前的世外桃源

一项新的基因分析揭示了7000年前撒哈拉沙漠绿洲时期人类的遗传秘密。研究人员对利比亚Takarkori岩厦中两名女性的古代DNA进行测序,发现她们与15000年前摩洛哥的狩猎采集者基因最为接近,表明在撒哈拉湿润时期之前和期间,北非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居民群体。该群体与同时期离开非洲的现代人类有着不同的遗传谱系,并在数千年里保持相对孤立,仅有少量来自黎凡特地区的基因流入,其中包括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研究表明,畜牧业的传播可能是通过文化交流而非大规模迁移实现的。

阅读更多

比米粒还小的可注射光控心脏起搏器问世

2025-04-08
比米粒还小的可注射光控心脏起搏器问世

科学家开发出世界上最小的临时心脏起搏器,它比米粒还小,可注射,并能通过光线控制,最终自行溶解。这项技术有望帮助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和心脏手术后恢复的成人。与传统起搏器相比,它无需手术植入和移除,避免了相关的风险和并发症,例如2012年阿姆斯特朗因临时起搏器移除导致的内出血。该起搏器已在动物实验和人体组织实验中取得成功,预计2-3年内可进行人体试验。这项突破性技术未来还可能应用于神经再生、伤口愈合和智能植入物等领域。

阅读更多

欧几里得望远镜发现完美爱因斯坦环

2025-02-13
欧几里得望远镜发现完美爱因斯坦环

欧洲航天局的欧几里得望远镜在距离地球5.9亿光年的NGC 6505星系周围发现了一个完美的爱因斯坦环,这是引力透镜效应的罕见现象。这个环是由来自44.2亿光年外星系的光线,在NGC 6505星系的巨大质量弯曲时空后形成的。该发现不仅展现了欧几里得望远镜强大的观测能力,也为研究遥远星系提供了绝佳机会,是宇宙学研究的重大突破。

阅读更多

扭曲的石墨烯:电子在奇异拓扑晶体中的量子舞蹈

2025-02-08
扭曲的石墨烯:电子在奇异拓扑晶体中的量子舞蹈

科学家们在扭曲的石墨烯层中发现了电子的一种奇异新状态。通过巧妙地扭曲石墨烯层,他们创造了一种“莫尔”效应,改变了电子的几何形状,使其在材料边缘以一种奇特的方式运动,甚至表现出量子霍尔效应。这种拓扑电子晶体具有超导电性,为量子计算和室温超导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这项研究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阅读更多
科技 拓扑材料

2024年5月超级太阳风暴:地球新增神秘辐射带

2025-02-07
2024年5月超级太阳风暴:地球新增神秘辐射带

2024年5月,一次史无前例的太阳风暴袭击地球,其影响甚至波及到海底。除了壮观的极光外,这次风暴还在地球磁场中形成了两个新的、暂时的辐射带,其中一个辐射带包含高能质子,这是前所未见的发现。这些辐射带持续了三个月之久,比以往的太阳风暴产生的辐射带寿命长得多。虽然大部分粒子已被后续太阳风暴清除,但部分高能粒子仍然存在,对卫星构成潜在威胁,需要进一步研究其长期影响和风险评估。

阅读更多
科技 辐射带

瑞典科学家实现对新型磁性的操控,或将革新电子技术

2025-02-05
瑞典科学家实现对新型磁性的操控,或将革新电子技术

瑞典一项实验首次实现了对一种新型磁性——“交变磁性”的操控。研究人员利用X射线照射锰碲化物薄片,成功观测并操控了其纳米尺度的磁旋涡。这种交变磁性介于铁磁性和反铁磁性之间,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或将用于新型自旋电子器件和高温超导体研究,有望革新存储技术和能源效率。

阅读更多

加州太阳能电站意外“烧烤”数千只鸟类

2025-02-03
加州太阳能电站意外“烧烤”数千只鸟类

加州Ivanpah太阳能电站,利用巨型镜子将阳光聚焦发电,却意外成为鸟类的死亡陷阱。自2014年运营以来,每年多达6000只鸟飞入聚光束中自燃身亡,被称为“流光”。该电站位于太平洋鸟类迁徙通道,设计缺陷和昆虫吸引鸟类靠近致使问题加剧。尽管电站尝试各种方法减少鸟类死亡,但收效甚微,相关部门正合作寻找解决方案,这提醒我们,即使是环保能源,也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意想不到的影响。

阅读更多
科技 鸟类死亡

七星连珠:2025年罕见天文奇观

2025-01-11
七星连珠:2025年罕见天文奇观

2025年将出现罕见的七星连珠天文现象!2月28日,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将同时出现在夜空中,排列成一条直线。在此之前,1月21日,六颗行星也将上演“大规模”连珠。虽然行星排列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直线,但由于它们都位于黄道面上,在地球上看起来像是排成了一列。这次天文盛宴不容错过,记得使用望远镜或双筒望远镜观赏!

阅读更多

宇宙加速膨胀:暗能量可能不存在?

2025-01-03
宇宙加速膨胀:暗能量可能不存在?

一项新的研究挑战了宇宙加速膨胀的标准模型——ΛCDM模型。该模型依赖于暗能量和暗物质的存在,但新的“时间景观宇宙学”模型提出,宇宙中不同区域的时间流逝速度不同,这种差异导致了宇宙加速膨胀的假象。研究人员分析了超过1500个Ia型超新星的数据,发现时间景观模型比ΛCDM模型更符合观测结果。这意味着我们可能需要重新思考宇宙学的基石,暗能量可能只是宇宙膨胀速度不均匀的错觉。

阅读更多
科技 时间景观

人体内发现新型病毒样物质“方尖碑”

2024-12-30
人体内发现新型病毒样物质“方尖碑”

科学家们在人体消化系统中发现了一种全新的病毒样物质,将其命名为“方尖碑”(Obelisks)。这些长度约为1000个核苷酸的RNA结构,与已知病毒完全不同,可能代表着一种全新的生物实体,它或许能帮助我们理解简单遗传分子和复杂病毒之间的进化关系。“方尖碑”能在人体微生物组中繁殖,并编码一种名为“奥布林”(Oblins)的新型蛋白质,但目前尚不清楚其对宿主细胞的影响和传播机制。这一发现为生命科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

阅读更多
AI

衰老降低癌症风险:研究揭示关键蛋白NUPR1的作用

2024-12-22
衰老降低癌症风险:研究揭示关键蛋白NUPR1的作用

一项新的研究揭示了为什么癌症风险在80岁以后会下降。研究人员发现,老年小鼠体内一种名为NUPR1的蛋白质水平升高,导致细胞表现出缺铁状态,限制了细胞再生,从而抑制了健康细胞和癌细胞的生长。同样的机制也存在于人类细胞中。降低NUPR1或增加铁的含量可以促进细胞生长。这一发现可能为靶向铁代谢的癌症治疗方法,特别是针对老年人的治疗方法,提供新的思路,并可能改善因COVID-19长期影响而肺部功能受损的患者的状况。研究还表明,由于老年细胞的铁功能性缺乏,基于铁死亡的癌症治疗方法在老年细胞中效果较差,因此尽早进行此类治疗可能更有效。预防年轻时的致癌因素比老年更为重要。

阅读更多
科技 NUPR1蛋白

物理学家发现仅在一个方向运动时具有质量的粒子

2024-12-19
物理学家发现仅在一个方向运动时具有质量的粒子

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奇特的准粒子——半狄拉克费米子,它仅在一个方向运动时才具有有效质量。这种现象此前在2008年被预测,如今在极低温下(-269摄氏度)的ZrSiS半金属晶体中被证实。该准粒子在垂直方向上的能量特性截然不同,类似于火车在轨道上行驶,转换轨道时会遇到阻力,从而表现出质量。这一发现可能对量子物理学和电子传感器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但其应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阅读更多
物理

研究表明:玩电子游戏或可提升儿童智商

2024-12-16
研究表明:玩电子游戏或可提升儿童智商

一项针对近万名9至10岁美国儿童的研究发现,玩电子游戏时间较长的孩子,智商得分高于平均水平。研究人员控制了遗传和社会经济背景等因素,结果显示,玩游戏的孩子在阅读理解、视觉空间处理和认知能力测试中得分更高,平均智商提升2.5分。虽然该研究样本仅限于美国儿童,且未区分游戏类型,但其结果仍为游戏与智力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宝贵见解,挑战了长期以来“游戏有害儿童身心”的观念。研究人员强调,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来确认因果关系,并探讨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

阅读更多

世界上最稀有的矿物:迄今为止仅发现一次

2024-12-01
世界上最稀有的矿物:迄今为止仅发现一次

世界上仅有一块已知的kyawthuite矿物样本,重0.3克,于2010年在缅甸被发现。最初被误认为是白钨矿,但宝石学家Kyaw Thu在切割后发现其不同寻常,后经美国宝石学院鉴定为一种自然界从未发现过的化学式为Bi3+Sb5+O4的铋锑矿物。该矿物呈橙色,含有钛、铌、钨和铀等元素,推测形成于火山岩浆冷却过程中。目前kyawthuite的价值被列为无价,保存在洛杉矶县自然历史博物馆。

阅读更多

站立式办公桌可能和久坐一样有害健康

2024-11-11
站立式办公桌可能和久坐一样有害健康

一项新研究表明,长时间站立和久坐一样,对健康没有太大益处,甚至会增加患循环系统疾病的风险。研究人员分析了超过8万名成年人的数据,发现站立时间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没有关联。然而,每天站立超过两小时,每额外半小时会增加11%的循环系统疾病风险。同样,久坐超过10小时后,每额外久坐一小时,循环系统疾病风险增加26%。研究人员认为,缺乏走动或其他运动才是导致这些疾病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单纯站立并非久坐生活方式的万能解药。

阅读更多
未分类 站立式办公桌

天文学家在星际空间发现复杂碳分子

2024-10-25
天文学家在星际空间发现复杂碳分子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领导的团队在一个遥远的星际气体和尘埃云中发现了含有碳的大分子,名为芘,这是一种多环芳烃。这一发现表明,复杂的有机分子很可能存在于形成我们太阳系的冰冷、黑暗的气体云中,并一直存在到地球形成之后。这对于我们理解地球生命的早期起源非常重要,因为芘能够在恒星形成的恶劣环境中生存下来,并可能成为地球早期生命形成的碳基骨架。

阅读更多
未分类 星际分子
← 前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