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米粒还小的可注射光控心脏起搏器问世

2025-04-08
比米粒还小的可注射光控心脏起搏器问世

科学家开发出世界上最小的临时心脏起搏器,它比米粒还小,可注射,并能通过光线控制,最终自行溶解。这项技术有望帮助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和心脏手术后恢复的成人。与传统起搏器相比,它无需手术植入和移除,避免了相关的风险和并发症,例如2012年阿姆斯特朗因临时起搏器移除导致的内出血。该起搏器已在动物实验和人体组织实验中取得成功,预计2-3年内可进行人体试验。这项突破性技术未来还可能应用于神经再生、伤口愈合和智能植入物等领域。

阅读更多

欧几里得望远镜发现完美爱因斯坦环

2025-02-13
欧几里得望远镜发现完美爱因斯坦环

欧洲航天局的欧几里得望远镜在距离地球5.9亿光年的NGC 6505星系周围发现了一个完美的爱因斯坦环,这是引力透镜效应的罕见现象。这个环是由来自44.2亿光年外星系的光线,在NGC 6505星系的巨大质量弯曲时空后形成的。该发现不仅展现了欧几里得望远镜强大的观测能力,也为研究遥远星系提供了绝佳机会,是宇宙学研究的重大突破。

阅读更多

扭曲的石墨烯:电子在奇异拓扑晶体中的量子舞蹈

2025-02-08
扭曲的石墨烯:电子在奇异拓扑晶体中的量子舞蹈

科学家们在扭曲的石墨烯层中发现了电子的一种奇异新状态。通过巧妙地扭曲石墨烯层,他们创造了一种“莫尔”效应,改变了电子的几何形状,使其在材料边缘以一种奇特的方式运动,甚至表现出量子霍尔效应。这种拓扑电子晶体具有超导电性,为量子计算和室温超导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这项研究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阅读更多
科技 拓扑材料

2024年5月超级太阳风暴:地球新增神秘辐射带

2025-02-07
2024年5月超级太阳风暴:地球新增神秘辐射带

2024年5月,一次史无前例的太阳风暴袭击地球,其影响甚至波及到海底。除了壮观的极光外,这次风暴还在地球磁场中形成了两个新的、暂时的辐射带,其中一个辐射带包含高能质子,这是前所未见的发现。这些辐射带持续了三个月之久,比以往的太阳风暴产生的辐射带寿命长得多。虽然大部分粒子已被后续太阳风暴清除,但部分高能粒子仍然存在,对卫星构成潜在威胁,需要进一步研究其长期影响和风险评估。

阅读更多
科技 辐射带

瑞典科学家实现对新型磁性的操控,或将革新电子技术

2025-02-05
瑞典科学家实现对新型磁性的操控,或将革新电子技术

瑞典一项实验首次实现了对一种新型磁性——“交变磁性”的操控。研究人员利用X射线照射锰碲化物薄片,成功观测并操控了其纳米尺度的磁旋涡。这种交变磁性介于铁磁性和反铁磁性之间,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或将用于新型自旋电子器件和高温超导体研究,有望革新存储技术和能源效率。

阅读更多

加州太阳能电站意外“烧烤”数千只鸟类

2025-02-03
加州太阳能电站意外“烧烤”数千只鸟类

加州Ivanpah太阳能电站,利用巨型镜子将阳光聚焦发电,却意外成为鸟类的死亡陷阱。自2014年运营以来,每年多达6000只鸟飞入聚光束中自燃身亡,被称为“流光”。该电站位于太平洋鸟类迁徙通道,设计缺陷和昆虫吸引鸟类靠近致使问题加剧。尽管电站尝试各种方法减少鸟类死亡,但收效甚微,相关部门正合作寻找解决方案,这提醒我们,即使是环保能源,也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意想不到的影响。

阅读更多
科技 鸟类死亡

七星连珠:2025年罕见天文奇观

2025-01-11
七星连珠:2025年罕见天文奇观

2025年将出现罕见的七星连珠天文现象!2月28日,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将同时出现在夜空中,排列成一条直线。在此之前,1月21日,六颗行星也将上演“大规模”连珠。虽然行星排列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直线,但由于它们都位于黄道面上,在地球上看起来像是排成了一列。这次天文盛宴不容错过,记得使用望远镜或双筒望远镜观赏!

阅读更多

宇宙加速膨胀:暗能量可能不存在?

2025-01-03
宇宙加速膨胀:暗能量可能不存在?

一项新的研究挑战了宇宙加速膨胀的标准模型——ΛCDM模型。该模型依赖于暗能量和暗物质的存在,但新的“时间景观宇宙学”模型提出,宇宙中不同区域的时间流逝速度不同,这种差异导致了宇宙加速膨胀的假象。研究人员分析了超过1500个Ia型超新星的数据,发现时间景观模型比ΛCDM模型更符合观测结果。这意味着我们可能需要重新思考宇宙学的基石,暗能量可能只是宇宙膨胀速度不均匀的错觉。

阅读更多
科技 时间景观

人体内发现新型病毒样物质“方尖碑”

2024-12-30
人体内发现新型病毒样物质“方尖碑”

科学家们在人体消化系统中发现了一种全新的病毒样物质,将其命名为“方尖碑”(Obelisks)。这些长度约为1000个核苷酸的RNA结构,与已知病毒完全不同,可能代表着一种全新的生物实体,它或许能帮助我们理解简单遗传分子和复杂病毒之间的进化关系。“方尖碑”能在人体微生物组中繁殖,并编码一种名为“奥布林”(Oblins)的新型蛋白质,但目前尚不清楚其对宿主细胞的影响和传播机制。这一发现为生命科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

阅读更多
AI

衰老降低癌症风险:研究揭示关键蛋白NUPR1的作用

2024-12-22
衰老降低癌症风险:研究揭示关键蛋白NUPR1的作用

一项新的研究揭示了为什么癌症风险在80岁以后会下降。研究人员发现,老年小鼠体内一种名为NUPR1的蛋白质水平升高,导致细胞表现出缺铁状态,限制了细胞再生,从而抑制了健康细胞和癌细胞的生长。同样的机制也存在于人类细胞中。降低NUPR1或增加铁的含量可以促进细胞生长。这一发现可能为靶向铁代谢的癌症治疗方法,特别是针对老年人的治疗方法,提供新的思路,并可能改善因COVID-19长期影响而肺部功能受损的患者的状况。研究还表明,由于老年细胞的铁功能性缺乏,基于铁死亡的癌症治疗方法在老年细胞中效果较差,因此尽早进行此类治疗可能更有效。预防年轻时的致癌因素比老年更为重要。

阅读更多
科技 NUPR1蛋白

物理学家发现仅在一个方向运动时具有质量的粒子

2024-12-19
物理学家发现仅在一个方向运动时具有质量的粒子

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奇特的准粒子——半狄拉克费米子,它仅在一个方向运动时才具有有效质量。这种现象此前在2008年被预测,如今在极低温下(-269摄氏度)的ZrSiS半金属晶体中被证实。该准粒子在垂直方向上的能量特性截然不同,类似于火车在轨道上行驶,转换轨道时会遇到阻力,从而表现出质量。这一发现可能对量子物理学和电子传感器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但其应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阅读更多
物理

研究表明:玩电子游戏或可提升儿童智商

2024-12-16
研究表明:玩电子游戏或可提升儿童智商

一项针对近万名9至10岁美国儿童的研究发现,玩电子游戏时间较长的孩子,智商得分高于平均水平。研究人员控制了遗传和社会经济背景等因素,结果显示,玩游戏的孩子在阅读理解、视觉空间处理和认知能力测试中得分更高,平均智商提升2.5分。虽然该研究样本仅限于美国儿童,且未区分游戏类型,但其结果仍为游戏与智力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宝贵见解,挑战了长期以来“游戏有害儿童身心”的观念。研究人员强调,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来确认因果关系,并探讨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

阅读更多

世界上最稀有的矿物:迄今为止仅发现一次

2024-12-01
世界上最稀有的矿物:迄今为止仅发现一次

世界上仅有一块已知的kyawthuite矿物样本,重0.3克,于2010年在缅甸被发现。最初被误认为是白钨矿,但宝石学家Kyaw Thu在切割后发现其不同寻常,后经美国宝石学院鉴定为一种自然界从未发现过的化学式为Bi3+Sb5+O4的铋锑矿物。该矿物呈橙色,含有钛、铌、钨和铀等元素,推测形成于火山岩浆冷却过程中。目前kyawthuite的价值被列为无价,保存在洛杉矶县自然历史博物馆。

阅读更多

站立式办公桌可能和久坐一样有害健康

2024-11-11
站立式办公桌可能和久坐一样有害健康

一项新研究表明,长时间站立和久坐一样,对健康没有太大益处,甚至会增加患循环系统疾病的风险。研究人员分析了超过8万名成年人的数据,发现站立时间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没有关联。然而,每天站立超过两小时,每额外半小时会增加11%的循环系统疾病风险。同样,久坐超过10小时后,每额外久坐一小时,循环系统疾病风险增加26%。研究人员认为,缺乏走动或其他运动才是导致这些疾病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单纯站立并非久坐生活方式的万能解药。

阅读更多
未分类 站立式办公桌

天文学家在星际空间发现复杂碳分子

2024-10-25
天文学家在星际空间发现复杂碳分子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领导的团队在一个遥远的星际气体和尘埃云中发现了含有碳的大分子,名为芘,这是一种多环芳烃。这一发现表明,复杂的有机分子很可能存在于形成我们太阳系的冰冷、黑暗的气体云中,并一直存在到地球形成之后。这对于我们理解地球生命的早期起源非常重要,因为芘能够在恒星形成的恶劣环境中生存下来,并可能成为地球早期生命形成的碳基骨架。

阅读更多
未分类 星际分子

人类正在青藏高原上快速进化

2024-10-25
人类正在青藏高原上快速进化

生活在青藏高原的人类已经进化出适应低氧环境的生理特征。研究发现,生育最多的女性的血红蛋白水平适中,但血红蛋白的氧饱和度很高,这表明她们的身体能够在不增加血液粘稠度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向细胞和组织输送氧气。此外,她们的肺部血流量较高,左心室也较宽,这进一步提高了氧气的输送和输送速率。这项研究表明,自然选择仍在进行,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进化的过程。

阅读更多

数百个神秘的纳斯卡线条被揭晓

2024-09-28
数百个神秘的纳斯卡线条被揭晓

日本山形大学的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Masato Sakai领导的团队,利用无人机和人工智能,在秘鲁南部的沙漠中发现了303个新的纳斯卡线条,几乎是已知数量的两倍。这些新发现的象形文字包括鸟类、动物、头部以及虎鲸。研究人员认为,这些线条是通往纳斯卡文化仪式中心Cahuachi的朝圣之路的一部分。这些线条难以被发现,是因为它们是雕刻在公元前500年到公元500年之间的平原上,数百年的风化作用大大降低了它们的可见度。

阅读更多
未分类 纳斯卡线条

12000吨橘子皮如何创造了一片意想不到的景观

2024-09-24
12000吨橘子皮如何创造了一片意想不到的景观

一项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进行的实验性环保项目,将1000卡车的橘子皮倾倒在哥斯达黎加一片贫瘠的牧场上。这个项目在进行到第二年时被迫关闭,但倾倒在3公顷土地上的橘子皮已经使地上生物量增加了176%。16年后,这片原本荒芜的土地已经变成了一片茂密的丛林,土壤更加肥沃,树木生物量更大,树种种类也更多。研究人员希望这项意外的成功能够启发其他类似的环保项目。

阅读更多
未分类 橘子皮

工程师为蘑菇打造机器人身体,让其自由活动

2024-09-06
工程师为蘑菇打造机器人身体,让其自由活动

康奈尔大学和佛罗伦萨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有趣的实验,他们将一种名为杏鲍菇的菌丝体与机器人结合,创造了一种能够对环境做出反应的生物混合机器。研究人员利用蘑菇的电生理活动,将其转化为指令,从而控制机器人的运动。实验结果表明,蘑菇菌丝体能够感知紫外线等环境刺激,并通过电信号控制机器人的移动,这为未来开发更智能、更环保的生物机器人提供了新的思路。

阅读更多
未分类 生物混合

科学家打造“凝胶大脑”:这款果冻状物质竟能玩转乒乓球游戏

2024-08-24
科学家打造“凝胶大脑”:这款果冻状物质竟能玩转乒乓球游戏

英国雷丁大学的科学家们打造出一款透明凝胶“大脑”,它不仅可以玩电子游戏“乒乓球”,还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提高游戏水平。这款基于电活性聚合物的凝胶,在电信号的刺激下,内部的离子会发生移动,导致凝胶形状发生改变。研究人员发现,凝胶能够“记住”之前的运动状态,并在游戏中不断调整,最终提高了击球的准确性。

阅读更多
未分类

人工智能或将患上“数字疯牛病”?

2024-08-10
人工智能或将患上“数字疯牛病”?

研究表明,如果人工智能模型过度依赖自身生成的内容进行训练,而缺乏新鲜的真实数据,其输出质量将会下降,这种现象被称为“模型自噬障碍”(MAD)。研究人员将 MAD 比作疯牛病,因为两者都是由于摄入受污染的“食物”而导致的。研究结果强调了为人工智能模型提供持续的真实世界数据的重要性,以防止其陷入“自噬循环”并确保其输出的质量和多样性。

阅读更多

中国发射卫星,打造庞大网络,与埃隆·马斯克的星链展开竞争

2024-08-08
中国发射卫星,打造庞大网络,与埃隆·马斯克的星链展开竞争

中国一家国企发射了首批18颗卫星,旨在打造庞大的轨道网络,与星链展开竞争。该公司计划到2030年将卫星数量增至1.5万颗,打造“千帆星座”。除了“千帆星座”,中国还计划建设另外两个主要的卫星网络,每个网络预计将部署1万颗或更多卫星。这些项目是中国政府推动私营部门参与科技目标的一部分,旨在增强中国工业的自力更生能力。

阅读更多
未分类 星链竞争

地球水体氧气含量迅速减少,对生命系统构成巨大威胁

2024-07-19
地球水体氧气含量迅速减少,对生命系统构成巨大威胁

全球水体溶解氧含量正在迅速减少,科学家表示,这是对地球生命维持系统最大的威胁之一。 由于温室气体排放、富营养化和水体分层加剧等因素,水体氧气含量下降,导致水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研究人员呼吁全球共同努力监测和研究水体脱氧问题,并采取政策措施防止水体快速脱氧。

阅读更多
未分类 水体脱氧

自我意识的进化可能并非为了个体利益:一项新的研究

2024-07-18
自我意识的进化可能并非为了个体利益:一项新的研究

本文探讨了意识的进化意义,挑战了传统观念,即意识是为了个体生存和繁衍而进化。作者认为,意识可能进化是为了促进社会适应功能,帮助人类将经验、想法和感受传播到更广泛的世界,从而有利于整个物种的生存和福祉。文章指出,虽然主观意识缺乏独立能力来影响其他心理过程或行为,但这并不否认主观经验的真实性,也并非将其视为幻觉。文章强调,社会性和文化在塑造大脑进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主观意识只是大脑更大心理结构的一部分,旨在促进物种生存和福祉。

阅读更多
未分类 社会性

人造最快物体再破纪录:帕克太阳探测器速度惊人

2024-07-14
人造最快物体再破纪录:帕克太阳探测器速度惊人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帕克太阳探测器再次打破了人类历史上最快人造物体的速度纪录,在6月29日达到了每小时635,266公里。预计到2025年,当它最接近太阳时,速度将达到每小时692,000公里。帕克太阳探测器通过金星的引力弹弓效应获得加速,并将在接近太阳的过程中收集大量数据,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太阳。

阅读更多
未分类

物理学家创造出世界上最难的迷宫

2024-07-11
物理学家创造出世界上最难的迷宫

英国和瑞士的物理学家团队从分形几何和国际象棋中汲取灵感,创造出据说是世界上最难的迷宫。他们利用一种名为Ammann-Beenker瓷砖的模式,生成了称为哈密顿循环的路线,这种模式产生复杂的分形迷宫,据他们说,这种迷宫描述了一种被称为准晶体的奇异物质形式。这项研究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娱乐的范畴,它有可能解决从复杂的路线寻找系统到蛋白质折叠等许多其他棘手的数学问题,甚至对碳捕获也有影响。

阅读更多
未分类 迷宫 准晶体

北极圈海底发现令人难以置信的热液环境

2024-07-05
北极圈海底发现令人难以置信的热液环境

挪威斯瓦尔巴特群岛海岸附近,在水下3000多米深处,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热液喷口场。这个名为Jøtul的热液场位于Knipovich 海脊,绵延至少一公里,宽200米,其热液活动由海底火山活动释放的热量造成。这些喷口释放出丰富的矿物质,为依赖化学合成的生物群落提供了基础,形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深海生态系统。这一发现填补了挪威-格陵兰海热液分布图中一个重要的空白,并为了解化学合成动物群落的分布提供了重要信息。

阅读更多

首次发现不需要氧气就能生存的动物

2024-06-23
首次发现不需要氧气就能生存的动物

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名为Henneguya salminicola的寄生虫,它是第一个被发现没有线粒体基因组的多细胞生物,这意味着它不需要呼吸氧气就能生存。这一发现不仅改变了我们对地球生命运作方式的理解,也可能对寻找外星生命产生影响。这种寄生虫通过进化出与线粒体相关的细胞器来进行无氧代谢,并简化了基因组,从自由生活的祖先进化成了更简单的寄生虫。

阅读更多

数学家揭示“等于”在数学中不止一种含义

2024-06-18
数学家揭示“等于”在数学中不止一种含义

数学家们对“等于”的定义存在分歧,这对越来越依赖计算机程序验证数学证明的领域造成困扰。文章指出,除了传统的数值相等,集合论中的“规范同构”也构成另一种“等于”。这种差异对数学证明的计算机化提出了挑战,促使数学家重新思考“等于”等基本概念的定义。

阅读更多
未分类 等于 集合论
← 前页 1